目前分類:比較討論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From:少鈞

理論上來說,基本面應是發展越來越好,以常理及歷史來看都是這樣,那麼循環以長遠來看,趨勢(技術)就是一個不斷往上延伸的波型,但是以基本來看,產業卻是不斷輪動,變成了一手接一手的情況,換句話說,每次世界產業在轉型過後,經濟體的成長會更為強勁。

 

OK,問題來了,如果上述論點成立,那技術面的著力點在哪?以一個不斷向上延伸的波型論,技術面怎麼去取得「歷史」?

wisdo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本分析跟技術分析原兩者的出發源確實是不對等,多數技術分析有書籍可供參考應為那大多為「理論」以及被「定論」的關係,換句話說,各類線型及技術分析法(如版綱所提及),都已經有先人為這些種下指標(如什麼是進場指標、什麼是出場指標)。

 

而多數人不以基本分析做出發源也確如松樹大所提及,有些人學到一半就已經被數據先淹沒了,而產業分析的部份,也是需長時間去做整理及研究,才有可能在該區類獲得了「專家」的稱號,因此,大家寧可選擇一套通用的法則(技術類)去做進出,因為只要學得了這一套,不論今天遇的是什麼類股、什麼國家、什麼景氣,都會有一套法則存在。

 

但是小弟不斷強調的一點,技術分析的來原取於「如過去一般」的前提之下才真正具有參考價值,如今各類市場變動快速,技術分析也常常演出了跌破眾分析師眼鏡的行情,相較於以技術來做為參考,是否仍不如以基本面做為選股來的妥當!?

 

wisdo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就學習來源來說,兩者的立基是不對等的,在坊間書店可以看到大批技術分析為主的書藉,但卻找不到一本半本以「基本分析」為名的書藉,基本分析的基礎通常散布在厚重艱澀的「會計學」、「投資學」、「經濟學」當中,關於產業分析的內容更是難得一見,簡單的產業訊息必需長期追蹤報紙、雜誌小角落的報導,如果要更深入的產業上下游結構、生產流程、成本利潤等資料,只能從專業期刊或央圖論文區中挖取,無疑的難度大增。

 

把過期的資料並陳,加以評判一番並非就是基本分析,在基本分析的過程中,資料必需符合攸關性、一致性、比較性,並且在決策時必須要有回饋價值,可以供為預測的依據,因此在經濟指標中,又可分為資料較完整的落後指標、表達現狀的同時指標、具有指示性質的領先指標,領先指標對股市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基本分析對於投資最好的效果,乃在於「篩選」的功能,技術分析是投資量與價的表現,但量與價常見不合理的追高或殺低,在價格不理性追高與殺低的過程中,或許標的本身出了問題也不可知,例如地雷股,透過財報分析中的比率分析,可以早一步留意到標的危機,避免誤觸地雷,大量篩選危險的標的。

 

wisdo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綜合了一些看法跟意見後,小弟再提供一點看法

 

大多數人不用基本分析的原因,來自於資料取得不易、數據太過繁雜看不懂、訊息無法第一手、或者是總是慢人家一步...

但是我覺得:

1.資料取得的部份在於個人願不願去做這件事而已,拿不到資料(當然這裡指能公開的資訊)都只能算是自己給自己的藉口而已,況且,基本資料這種東西,在一經取得分析完後,其實可以使用一段時間,不需要每天去檢視,因為產業的變動並不是「每天」。

wisdo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