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投資人看到的一手的基本面資料通常是總體面或產業面的經濟數據或現象,光憑這些數據或現象,要解讀其影響程度大小和影響期的長短也是需要一定的功力,如果還要跟如何投資扯在一起對一般投資人就更困難了。此外,光憑這些數據或現象,要預測未來的趨勢,也是和技術分析ㄧ樣具有不確定性的風險。

 

一般投資人看到的個股基本面資料通常二手的。這些二手的訊息大多是來自法人的研究報告,然而這些訊息的公佈,背後通常是有目的的。例如大家在媒體上經常可看到類似某某公司取得大筆的長期訂單、估計未來長期獲利可大幅成長XX%,EPS達XX.XX,調升目標價至OO.O元。看到這樣的消息,如果這時股價在低檔,那是代表法人佈局佈好了,等大家來供襄盛舉。如果這時股價是在高檔,那極有可能是代表法人的持股還沒出脫,發出這個消息是為了鼓吹散戶買進,免得自己套牢在裡面。而且股價到了最頂點時,通常是消息最樂觀,公司營運好的不得了,股票成交量大增散戶大量追進,可是法人卻已經開始出脫了。等法人持續出脫後,股價自然會開始下跌,跌到了-20%、-30%、-40%還不夠,最後法人還會將評等調降為賣出,讓股價再迅速大跌,自己再慢慢地買回來。

 

所以說,用基本面分析除了困難之外,要作為投資的依據,也是一樣有很大的風險。

 

事實上,「某某公司取得大筆的長期訂單、估計未來長期獲利可大幅成長XX%,EPS達XX.XX,調升目標價至OO.O元。」這種訊息也是從產業資料、會計報表、內部或公開營運訊息等去推導出來的,並不是毫無依據,胡吹一通。只是類似這種研判,即使是不同法人之間,也必然存在有不同的看法。換言之,基本資料的研判變數實在太多,不同的變數之間分配的比重多寡,也會因人而異。至於結論是看好或看壞,關鍵的影響是在於各自的持股部位有多少,以及持股的平均成本是多少,股價要下跌還是上漲比較有利。

 

然而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如果比照法人認真地做研究,即便得到一些正確的結論且付諸行動,大概也沒有沒有把握說買進或賣出股票後就如自己的預期開始漲升或下跌,大概也只能默默地等待市場認同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判斷出了問題,也是照樣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一般投資人不會如此做,原因是在於我們並沒有一個團隊來為我們做這樣的專業研究,自己有能力做,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影響行情。

 

所以無論「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都一樣,可以確定都是「現在」和「過去」,不確定的都叫「未來」,應該也不能說哪一個就比較重要或不重要。


分享者:慢慢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sdo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